核心概念与叙事框架
行为/概念描述
- 性诬告:指虚假地指控他人犯有性骚扰或性侵犯行为。在多起#MeToo事件“反转”后,这一概念成为反女权叙事的核心。
- 小作文:原指在网络上发布的、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和丰富细节的单方面控诉长文,是#MeToo运动初期受害者的主要发声工具。在梁颖罗冠军案等事件后,该词被严重污名化,常被用于暗示指控内容可能不实,是一种煽动舆论的手段。
- 去责任化:见上文“去责任化理论”。
- 天价彩礼:指在一些地区,男方家庭在婚前需要向女方家庭支付的远超其经济承受能力的高额聘礼。
- 冠姓权:指子女随父姓或随母姓的权利。在Papi酱事件后,成为性别平等议题中的一个焦点。
- PUA:原指“搭讪艺术家”(Pick-Up Artist),后其含义在中国社会被急剧泛化。在北大包丽案后,PUA主要指代在亲密关系、职场或家庭中,一方通过持续的打压、否定、欺骗等手段,对另一方进行精神控制和情感虐待的行为。
- 化粪池警告:源自杭州杀妻案的残忍细节,演变成一种网络暴力迷因,用于威胁和恐吓女性。
- 结婚化债:一种犬儒主义的说法,指部分女性希望通过婚姻来摆脱自身或原生家庭的债务,将婚姻视为一种解决经济问题的工具。
- 捞女游戏:指部分女性将恋爱过程视为一场以获取男性经济资源为目的的游戏。
- 巴西牛排:一个源自特定社会事件的梗,泛指部分中国女性在面对外籍男性时表现出的过度热情或偏好,被用于讽刺“崇洋媚外”的现象。
- 厌女 (Misogyny):指对女性的憎恨、蔑视和偏见。